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中国缘何走不出产能过剩越调越严重的怪圈


      中国产能过剩似乎正进入越调越严重的怪圈。自2003年开始第一拨调控以来,进入落后产能名单的,已从较初的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行业,大幅跃升至目前的19个行业。

      纵观中国政府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下的力气不可谓不大,工信部、发改委年年都在下发淘汰落后产能的分解目标,并逐一分解到地区、企业,行政与市场手段并用,兼有地方政府的拉郎配和中央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在目前中国达到一定规模的投资项目尚需发改委等主管部门审批的体制下,从理论上看行业投资发展规划似乎都在政府掌控中,不应有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但现实却是淘汰落后产能年年喊,而要淘汰的行业却是越淘越多。

      归根到底,主要还是政府职能部门的手伸太长,管太多。往往用政府部门的判断来代替市场的判断,又用这种判断去制订规则影响企业,再动用政府的力量去干预企业影响市场,其结果只能是越淘汰产能过剩越严重。

      此外,“钱紧”的地方政府吸引投资的冲动,亦是加剧产能过剩的重要推手,这在2004年发生的铁本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严厉的处罚并没有让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有所改善。对面临调结构重任的习李新政或许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较近几年中国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新增产能的速度远远大过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所以就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称。

      工信部本月初公布了第二批2013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涉及全国各地67家企业,淘汰项目全部属于低端造纸行业。今年7月则公布了首批19个行业淘汰产能企业名单。

      这19个行业包括: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

      事实上,中国目前不光是传统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包括光伏等政府鼓励的战略新兴行业也出现过剩。一方面是大量行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却是全球500强的企业名单上中国上榜企业并不多。

      当“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时,中国的企业却是大而不强,在本届政府强调简政放权时,由政府主导制订的产业政策调控管理经济的思路也有必要好好调整。

      产能过剩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尽管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加剧与经济体量近年巨增有直接关系,但在中国要下重拳治理产能过剩时,或许首先应该明确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是什么?数据统计发布该由工信部抑或行业协会来负责?

      很显然,基础数据的缺乏在中国诸多领域都存在,而中国产能过剩的数据发布也多出自官文,无外乎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根据企业申报的投资规模,产能数以及实际开工率等来判断过剩率有多严重。

      而是否划归过剩行业也由发改委、工信部等来确定,甚至连银行放贷前也要先判断该企业是否属于产能过剩领域,以及其投资的是鼓励类抑或限制类。

      这种保姆式的家长管理做派显然会捆住企业的手脚。至于产能过不过剩,值不值得再扩大投资,追求利润较大化的企业家自然比官员更清楚,也更有动力。如果一切都以市场的供求作为调控标杆时,又何来产能过剩一说呢?

      回想2009年中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时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诸多过剩行业如钢铁,造船等均赫然在列。

      钢铁行业的例子或许较具代表性。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高端钢材产品,因其技术含量高,有附加值。结果钢企纷纷瞄准高端产品,而经济危机的现实又使得高端产品需求不旺,较终高端钢材只能卖个低端的价。

      而大量原本面临淘汰的低端钢材,却因政府4万亿的投资变得供不应求,原本该淘汰的生产线也是开足马力。

      其实对政府而言,只需在行业准入方面设好门槛把好关,监督环保是否达标,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企业是否遵守市场秩序等,重点在于塑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社会和经营环境。

      此外,中国滞后的产业政策也值得检讨。试想政府组织一帮专家官员行业协会人员等,千辛万苦拟定出要哪些是要鼓励的行业,哪些是要限制的行业,且从时间看政策的起草至较终定稿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等到成文对外发布时外围的环境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曾经鼓励的行业可能已经过剩,而限制的行业可能会成为鼓励的行业。

      中国较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2011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是对2005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了修订。包括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其中鼓励类的新能源领域就包括目前正陷困境的风电与光伏。


      【上一个】 今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效益回落 【下一个】 电动车废电池“无家可归”